中國畫雞名家林成翰的藝術賞析,林成翰 藝術
【林成翰藝術簡介】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學會創會理事、中國畫院原副院長、遼寧省文史館館員、大連市群眾藝術館名譽館長、民盟大連畫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
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在大連市群眾藝術館從事群眾美術輔導工作,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年畫作者,使大連市年畫創作隊伍在全國異軍突起。當選為遼寧省年畫研究會副會長,第六屆全國美展遼寧省評選委員會委員。
自1976年至1988年創作年畫、連環畫、宣傳畫百余幅、其中四十余幅年畫作品在全國出版發行。1985年作品《叔叔夸我好孩子》榮獲第六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榮獲第三屆全國年畫二等獎、并被編入《中國現代美術全集》。1987年參加全國首屆年畫創作研究班,作品《兒子的心聲》入選第四屆全國年畫展。
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專攻中國人物、花鳥畫創作,特別以畫雞著稱于當代中國畫壇。1990年創作的中國第一部《百雞圖》長卷被大連市政府捐贈亞運會組委會。1993年應邀參加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在晚會上展示作品《百吉迎春》并向國內外觀眾拜年。在1993年和2005年中央電視臺正月十五《全國文學藝術界百花迎春文藝晚會》上現場揮毫。
作品在中國美術館、廣東美術館、何香凝美術館、日本現代美術館、臺灣中山紀念堂、韓國以及東南亞地區舉辦個人畫展。
著有《中國當代美術家?林成翰》、《中國近現代名家?林成翰作品精選》、《林成翰的藝術世界》等繪畫理論與技法教材十余部。
《尊者》(中國美術館收藏)
雄雞高歌廿四載 ――林成翰再上春晚
林成翰參加中央【書畫頻道】《一日一畫》節目
2016年底到2017年初,在雞年即將到來之際,中央【書畫頻道】《一日一畫》專欄特別邀請以畫雞見長的林成翰老先生,講授他幾十年研究和探索如何畫雞,以及如何運用中國傳統的藝術表現手法把雞畫好,由淺入深地將《術有專攻》《羽族之首》《能然后神》《寫意花鳥》《不破不立》《以形寫神》《筆墨之道》《感悟生命》《意象符號》《心物相通》《以氣貫之》等繪畫理論融匯到十五堂講座之中。
林成翰在中央【書畫頻道】《一日一畫》節目中
林成翰畫雞
在新的世紀,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面臨著新的環境,如何繼承并宏揚中華民族的繪畫藝術,顯然十分重要,為此,需要我們付出艱辛的努力。大連的林成翰先生多年以來,專于畫雞,享有盛名。他以自己甘于寂寞,肯于奉獻,不斷求新求變的創作實踐,應合了時代的呼喚,是值得我們稱贊的。
最近再次看到他畫的雞,很出色,美術界有如此的收獲,令人感到欣慰。經過數十年的藝術探索,成翰先生在寫意花鳥畫的創新上走出了一條成功之路,值此畫冊出版之際,談一談我的看法并表示祝賀,以之為序。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在(林成翰國畫作品展)接受采訪
為什么而畫?從來就有不同的回答,由于審美觀念的差異,對于繪畫作品的創作和欣賞就會有不同的取向和偏愛,這是很正常的。欣賞成翰的作品,我們在欣賞雄雞的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獲得美的享受之余,還會感受到其間蘊涵的傳統文化,感受到他的藝術個性和他對民族文化精神的表現。這體現出他高尚的審美追求,做人需要這種素養和胸懷,要向高層次高境界追求。《韓詩外傳》云雞有五德:“首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這種比喻表明了審美活動過程中,有什么樣的感受?如何表現?會因人而異。畫家的藝術修養實質上是審美修養,這是我首先要談的。
林成翰陪同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參觀(林成翰國畫作品展)
其次,縱觀成翰畫雞的變化過程,我注意到:作為表現客體的雞,隨著主體的感受而變化,主客體相融,客體并未異化。創新即是變化,與他人或與自己比照。變化來自于畫家的感受,造型、筆墨、色彩、構圖、款識等外在形式的變化,只是變化的結果而不是根據。變化還與畫家對形神、似與不似等問題的認識有關。由于林成翰先生在審美理想上的變化,使他近期的作品所表現的藝術形象比以往更提煉、更豐滿。他的作品說明形即是神,神即是形;無形之神,誰人曾見?對他而言有兩事不易處理:一是化俗為雅;二是化實為虛。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前者要求對雞這一表現對象有全面的、歷史的、文化的把握,后者要求表現雞的各種神情,不是一般概念化的形象,而是經過藝術加工,升華的藝術形象。
《賞梅》
我以為藝術表現含蓄而準確并不矛盾。韻味生自動靜之間,活而不呆,便要有夸張、有襯托、有對比,有淡化,這亦是視覺藝術自身的要求,藝術形象因此而高于生活。我欣賞成翰的作品的地方是他對藝術執著的追求和嚴謹而又大膽的創作態度。經過多年的努力,逐漸達到了心手相應,物我合一的境界,形成了具有鮮明個性的藝術風格。我們知道,畫得多,想得多,熟能生巧,先能而后神。這個道理雖然是老生常談,實踐起來并不容易,沒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很難成事。對藝術家而言,天人合一不是玄談,畫雞可能就是成翰達到天人合一藝術境界的中介,在他塑造的金雞藝術形象中包含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和豐富的情感,從而顯示出生機勃勃的活力,令人感受到強烈的時代氣息。
《報春圖》
我以為書法用筆是成翰在表現技法上的一個特色,他用得活,自然而不露痕跡。不是玩弄筆墨技巧,而是為了塑造生動的藝術形象,為了表達自己的感受,為了讓大家可以欣賞,符合了民族的審美趣味和習慣。他在畫雞過程中所展現的精湛技巧,得力于對傳統技法的繼承,更得力于寫生,是在生活的滋養下,在反復磨練中日益完善起來的。藝術創新的成功經驗,往往會促進理論研究的深入和某種突破并給予我們啟發。我想:大家看了這本畫冊定會各有體會。
《一唱雄雞天下白》
成翰先生塑造的金雞的藝術形象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具有雅俗共賞的魅力。他筆下的金雞形象漸漸形成有個性的“藝術符號”,為人們接受并認可。我愿他畫得更好,為人們帶來吉祥和祝福,帶來更豐厚的美的享受。 同時,希望他更多參予中外文化交流,為繼承并宏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的繪畫藝術而展示自己的藝術才華。
劉大為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名家點評
劉大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林成翰先生的畫是對生活的頌揚,是對生命的贊美,這使我們看了以后感到有一種精神的力量。這種審美取向,使他的作品氣勢雄渾,有一種陽剛之美,顯示出民族繪畫藝術的偉大精神。
古往今來畫雞的不少,林成翰先生可謂是在小題材上寫出了大文章。為什么這樣講呢?原因在于,我們從他的作品中既能看到傳統的精髓也看到了現代的創新。林成翰先生的畫既有古趣又有新意,表現方法豐富,風格又統一。近年來,他畫雞更多以大寫意畫雞,顯得老辣蒼勁,由原創藝術向個性張揚的符號藝術轉化。
《踏雪報春》
沈鵬:(中國書法家協會原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
齋名報曉,君起獨早,五德尚信,爭分計秒,宮庭珍禽,宋人盡巧,今之畫師,家雞為寶,飛鳴啄食,與人相好,莫厭雞蟲,但求食飽,人性固然,襲擊騷擾,林君畫雞,雞也有道,闊筆寫意,不務夭矯,相呼可喜,斗亦易了,生態平衡,應及蟲鳥,新二千年,放眼環保。詩題林成翰畫雞
薛永年:(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
“林成翰水墨藝術展”中的近百幅作品,我幾乎每幅不落地看了一遍。大的作品挺有氣勢,小的作品很耐看。我覺得《晌午》格外的好,無論從造型,還是筆墨上都有新意,挺難得。《晨煙小霧》也很好,印象比較深,其影子處理的很妙,“舍形脫影”,正如徐謂的作品,很多是影子而不是畫,其實畫面就是取一個大關系,令人嘆服。《勇者勝》很生動,通過筆墨的變化,寥寥數筆,把斗雞時的形態和氣氛準確傳神地表現了出來,而且很見筆墨功夫,其落款簽名的位置和筆勢都很到位,是一幅難得的佳作。《聽雨》構圖完整,巨幅大作《吉居圖》遠看效果很好,有氣魄。《慎步》、《風歸》筆墨格外講究;《伺機》蠻有趣味。《眺》很耐看,非常好,這幅畫可單獨寫文章,值得認真分析研究。
《賞梅圖》
劉曦林:(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館研究員、理論研究部主任)
林成翰先生是一位很執著的藝術家。對他的作品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最喜歡的是《晨煙小霧》,用淡墨來表現整個畫面,他不僅表達了晨霧時群雞初醒的狀態,同時這幅畫還含有禪機,有“南宗”的頓悟,是靈感的火花。這種作品也并非完全偶然,也是林成翰先生長期積累、偶然得之的必然結果,我之所以特別喜歡這幅畫,因為它有一種靈動的氣息和獨特的思維,如果一個藝術家能有幾件這樣的作品,那是非常令人贊嘆的!
《飛雪迎春》
李松:(中國美術家協會編審、著名美術評論家)
現在畫雞的人真是不少,能達到一種比較高的文化品位者,還真不多,林成翰先生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林成翰先生的作品,筆墨運用的很靈動、很到位、很輕松、很瀟灑、很成功,并達到一種自由的境界,這是很不容易的,這也跟他的文化修養有著至關重要的關系。
此外,林成翰先生對所表現對象――“雞”的觀察與理解,也與眾不同,古代賢哲曾講:雞有“五德”,林成翰先生在深切體會這“五德”的基礎上,把“雞”不是當成一般的家禽來看待,而是將它作為一個藝術形象來表現,并在畫中寄托了畫家個人的思想情感,賦予了“雞”的人性品格。
《高歌》
郭怡宗:(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主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
林成翰先生畫雞畫得好,早在1990年他的第一幅《百雞圖》長卷就得到了黃胄先生的好評:造型準,筆墨活。
欣賞林成翰先生的作品,不難看到所含思想文化的內涵,一幅畫如果沒有寄托,就會空洞。成翰先生畫雞,他是把雞作為抒發和表達自己意念情趣的媒體,觀者則是沿著他表達的生機勃勃的形象所提示的方向去體會更深層的內蘊。
范曾:(著名畫家)
昔年于京豐作畫,東北大漢林兄成翰至示《百雞圖》,用筆淋漓,神韻天授,信為高手,兄筆下百雞,不唯儀態萬端,并且筆墨風動,雖古之崔白、林良無以過。
《百尺凌云日》
黃胄:(著名畫家)
專門畫雞的畫家在中國繪畫史上還沒有,能專門研究畫雞很可貴,雞很平常,老少皆知,又非常熟悉,能把雞畫好很不容易,多數畫得很俗氣,具我所知《百雞圖》可算你是畫了第一部,填補了古今畫壇上的空白。《百雞圖》中的一百只雞畫的結構好、筆墨活、造型準。我看不一定非畫一百只,也可以畫成一百單八將嘛。
關山月:(著名畫家)
這幅《百雞圖》很生動。四十多米的長卷刻劃了一百零八只栩栩如生,各具神態的雞,并把他們的生活習性和生息規律貫穿在一張紙上,疏密關系上處理得當,動靜布局處理合理,墨色深淺搭配很到位,所以看過后全卷畫面動感很強,雖然每只雞畫的都很生動,但整體上是統一的,畫到這樣實在不容易。讓我在上面題字,實在不敢動筆。
《歲寒不凋》
陳大羽:(著名畫家)
好啊!雞是被你畫活啦,很多動作是不容易捕捉到的,很生動。筆墨功夫也很好,公雞、母雞的神態、性格刻劃的都不錯,可以做為繪畫教材,值得畫家來研究、臨摹學習,不少畫家花草畫的挺好,可畫面上的雞就很俗氣,呆板,你能把雞畫到這一步,很不容易。
婁師白:(北京畫院著名畫家,齊白石先生的入室弟子)
林成翰先生的雞畫得很好,很有特色,我很喜歡。他筆底下的雞畫的非常有個性。雖然有的“雞”有些抽象,但創作精神是很突出的,主題是明確的,有自己的風格。一幅畫要做到既能讓人看明白,又不失藝術格調,這就難能可貴,林先生對雞的個性以及雞的各種姿態,各種瞬間都能把握得恰到好處、表現的淋漓盡致,非常難得。
《鐵干冰姿》
王緒陽:(魯迅美術學院教授、遼寧省中國畫研究會會長)
第一,這次展覽展出了林成翰先生畫雞題材的作品近百幅,而且是各有各的內容,各有各的意境。不單形式豐富,內涵也相當考究。同時從“雞”的形態和神韻中傳達出了“人”的情緒和畫家的感情,畫得很深入,能畫到這種境界,非常難得。
第二,林成翰先生的作品在筆墨上發揮的比較好。這些畫作中的“雞”除了造型準確、生動、傳神以外,其筆法活躍,墨法豐富,干濕變化多樣、濃淡處理到位,充分地發揮了中國筆墨的表現力與沖擊力,與其他畫家的“雞”相比,可謂獨樹一幟。
《春情》
董辰生:(第二、三屆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原《解放軍報》、《解放軍畫報》美術編輯)
我看了“林成翰水墨藝術展”之后,印象十分深刻。他的畫氣勢很大。遠看氣勢,近看取質。他畫的雞雖然是大寫意手法,但筆墨簡約、內涵豐富、以質取勝。他的畫,尤其是大幅巨制看了以后感到很過癮。因為很多畫家畫雞大多都畫中小幅,畫巨幅者比較少見。恰恰林成翰先生的巨幅作品氣勢更勝一籌,其筆墨飽滿、造型準確,生動傳神。
從林成翰先生的作品中,給我們傳達出了這樣一種信息,就是畫家把“雞”的一些優點與長處,納入了創作的意識中。畫家沒有把雞看成是一種平常的家禽或盤中的美味,而是把雞提高到精神的品位予以升華,使人以雞的優點、品德來教育,激勵自己。比如成語中的“聞雞起舞”,就比喻人的勤奮;“雞”還是黎明的代言詞,因為它在呼喚光明,還有“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等警句內涵。
畫家通過畫面把“雞”的“人文精神”,轉達給更多的人,使畫家與欣賞者之間產生共鳴,從而使人的心靈得以凈化,得以提升,這或許也就是畫家畫雞的精神寫照吧。
《引吭一路帶雄風》
下一篇:“立象盡意――蔡智中國畫展”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