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作品 劉大為《郎德寨的獵手》2月21日,由文化部藝術司支持,中國國家畫院、江蘇省文化廳主辦,江蘇省國畫院、江蘇省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藝術交流部承辦的“第五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新聞發布會在中國國家畫...
特邀作品 劉大為《郎德寨的獵手》
2月21日,由文化部藝術司支持,中國國家畫院、江蘇省文化廳主辦,江蘇省國畫院、江蘇省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藝術交流部承辦的“第五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新聞發布會在中國國家畫院舉行。“第五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藝委會主任劉大為;組委會主任楊曉陽,副主任高云、張江舟;藝委會副主任盧禹舜;組委會副秘書長王輔民等出席發布會。張江舟主持發布會,并介紹了展覽的相關情況。
“第五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活動包含了美術作品展覽和“畫院論壇”兩大重要部分,此外,還將召開“畫院工作座談會”。其中,美術作品展覽分為特邀作品和征集作品兩部分,涉及國、油、版、雕、書法5大藝術形式,藝術類型在前四屆中國畫和油畫的基礎上,有了極大拓展。全國畫院系統65歲以上,在業界享有聲譽的145位藝術家的145件特邀作品,和從全國1238件投稿中評選出的305件參展作品,較好地代表了全國畫院系統創作力量的整體實力,顯現了當代畫院畫家專業實踐的實際狀態、創作的多樣性和他們以藝術自身規律為重要追求的共識。在國家強調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當下,全國畫院如何與時俱進,如何消除發展中逐漸凸顯出的體制上的弊端,形成更為良性化的畫院制度,更好地為從高原邁向高峰的創作實踐服務,同時既探討畫院美術創作的社會功能,也思考藝術的本體維度,將創作與理論研究更好地結合,都將成為“畫院論壇”所要持續探索的問題。
特邀作品 劉勃舒《八駿圖》
特邀作品 姜寶林《神木園之三》
對于這個已經稱為“第五屆”的既陌生又似曾相識的展覽,張江舟介紹,該展覽的前身是“全國畫院雙年展”,此前已連續舉辦四屆,對加強全國畫院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創作繁榮起到了較大作用,后曾并入中國藝術節。自本屆開始,該展覽將重新以獨立展覽的形式與觀眾見面。此次“第五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延續了之前屆別,并恢復了每兩年舉辦一次,由中國國家畫院分別與各省、市、自治區文化廳共同主辦的展覽機制。這一展覽的恢復,對于全國各地畫院來說,是十分值得振奮的事情。
劉大為表示,全國各省、各地域的不同風貌形成了各畫院獨有的特點與學術特色,他認為,此次展覽將全國各畫院諸多具有獨特藝術風格和藝術追求的藝術家凝聚到一起,不僅有助于發揮中國美術繁榮的引領作用,還積極推動了美術學術建設的深化與創新。“當前,國家強調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更要努力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我認為,這次展覽正是我們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在藝術追求、藝術創新上的體現。”
特邀作品 張江舟《記憶之霾》
特邀作品 高云《江南好》?
對于重新啟動全國畫院系統的獨立性展覽,楊曉陽解釋稱,是為了在特殊的體系中體現它的核心任務,即創作研究。從國家畫院到各地畫院,都應該代表全國和地方美術創作和研究的高水準。顯然,正是因為任務的特殊性,全國畫院的展覽和其他展覽有所區別,相較而言,畫院的展覽在全國和地區起到的引領作用,應該更具有專業性、探索性、前沿性,應該是最新創作水平的展示。
本屆展覽以“絲路情懷與現實理想”為主題,延綿千年,橫跨亞、非、歐的古代絲綢之路不僅助推了中外商貿與文化交流的繁榮,更是中華文化大觀照、大智慧、大運作的精神與實踐活動,是中華文化包容與開放的智慧結晶。以現實為題,以人生為題,以多元的視角和多樣的藝術語言,解讀當代、抒寫情懷、唱誦理想,是藝術家的創作方向,更是當代中國藝術的永恒課題。
特邀作品 蘇新平《生命之樹》
特邀作品 譚平《無題》
談到展覽的水準問題,楊曉陽表示,“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是一個特殊的展覽,它雖并非規模最大的展覽,卻應該是純藝術方面水平最高的展覽。平時已很少參加展覽的百余位老藝術家,其創作經歷了半個世紀的實踐檢驗,他們的加盟,令展覽代表了中國美術創作的最高水平。”
作為全國畫院系統最高規格、最具權威性和學術性的展覽,主辦方希望以此展為契機,發揮畫院畫家在全國美術創作研究中的示范作用,胸中有大義,筆底有乾坤,推出更多展現時代風貌、人民呼聲的優秀作品,促進中國美術的進步與繁榮。本次展覽將持續至3月21日。
特邀作品 紀連彬《祥云》
下一篇:“中國白”國際陶瓷藝術大獎駐場項目正式啟動